几星霜

高校拟人/桥梁拟人/黑塔利亚/任系游戏/宝可梦/轨迹/圣斗士/刀剑乱舞/足球小将/史圈(三国主)/中二文学与小漫画生产者

关于两个江大桥的零碎思考

看了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报告文学集(分别出版于1958年和1970年)和后来出的中国20世纪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的南京长江大桥本(一股伤痕文学味)、南大做的长江大桥记忆计划论文(哲学论文 ...写得那是一个中二啊)

《沉沉一线穿南北》那篇的倒数第二章与最后一章之间、钢洪作业曲漫第二页与第三页之间、《梅》和《流光》开篇之前的空缺我大概知道怎么填了

然而特别难写(画)

这些空缺,缺的就是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在那个年代的直接互动,它已经抵达了我国在那个年代矛盾和错误的核心,敏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它深刻影响着当代一些架构起来崩塌不得的东西

就像书里那句“南京长江大桥的光环遮盖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存在”,注意,不是“超越”,不是比谁亮,而是有一个被否定了。被遮盖的是“存在”。被“遮盖”了的还有很多很多曾经在发光的人

讽刺的是,南的很多设计模仿自武,他的建造经验也直接来自武。他最喜欢用的一句形容自己的话——领袖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明明就是写给武汉的——上几句可就是“武昌鱼”“楚天舒”“龟蛇静”这种专属武汉的句子。南从桥头堡到群雕到墙壁到建成纪念章无一不在表达他的忠诚和狂热,可他连一句话都没得到,反而要去借用别人的。这种一边模仿一边贬损的行为显示出了一种表面自负实则自卑的心态,在那混乱的时代需要用很多谎言去圆,去防止崩溃和绝望,就像那个被报纸写成艳阳天的细雨蒙蒙的通车典礼

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是南大记忆计划推送里,武和南类似同母异父的兄弟的设定,那个伤疤一样的揭不开的“蜜月”回忆,曾经疯狂却无法去责怪的母亲,被立场裹挟压制的感情

那篇很绝的就是,几十年后的今天,听他们讲故事的主持人来了一句“那武汉长江大桥算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哥哥了哈”,两人都没有接这句,更没有以此互称。当时就没有接受和承认的兄长,现在看来也只有顺其自然了

这已经是两座老桥了。我国发展很快,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人们会感到那个沉甸甸的过去其实是最容易把握的。而要他们再次像刚刚来到这世上那样,被注册和锚定为某个意义,则要等到他们退役,成为“遗迹”的时候了


评论(12)

热度(15)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